传说四川峨眉山上,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。它一会儿飞到东,一会儿飞西;飞到哪里,就在那里压坍许多房子,压死很多人。
那时,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和尚,因为他整天疯疯癫癫的,不守佛门的清规,所以人们都叫他疯和尚。有一天,疯和尚得知中午辰光,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。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,就五更爬起身,奔进村庄,挨家挨户地告诉说:“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村庄上来了,大家赶快搬场呀,迟了就来不及啦!”
老头儿听了直摇头:“疯和尚,你又来寻开心了,山是顶重的东西,谁见过会飞的山呀!”
当家人听了叹口气:“我们穷佃户往哪里搬家呀!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,压死也只好怨命啦!”
小伙子听了哼鼻子:“别编谎话吓人啦!山压下来就...
很久很久以前,毗邻云湖山的万峰林中有个山寨,寨中居住着60多户人家,都归土司由戎管。由戎中年得子,甚喜。听游方道人说丑名能佑娃娃成长,由戎为子取名阿狗。阿狗游手好闲,到20岁时长得人高马大狗头猪脑,看中了寨中美女阿玛。阿狗明知阿玛与邻居阿龙哥已定终生,偏要霸阿玛为妻。
阿龙勤劳、善良、英俊,好使弓箭,有百步穿杨之功,是寨中顶瓜瓜的猎手。他每次射到的野兔、山鸡等,总与邻居分享,老人们夸他是山寨的好后生。阿龙阿玛同是贫苦农家孩子,从小一起玩耍,长大后一块上山打柴,一同下田栽种,久之相互爱慕,寨老撮合他俩定了婚约。这年,阿龙22岁,阿玛20岁,择定中秋节结婚。
消息传出,由戎父子在中秋节的头一天,带着几十名家丁,明火执杖赶去寻畔,说阿龙阿玛生辰八字不合不能成亲...
从前,峨眉县城西门外,有一个西坡寺。有一年,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画家,这画家和寺里的一个和尚交情很好。 一天,风和日丽,绿柳低垂,画家邀请和尚同游乐山乌尤寺。和尚笑着推辞说:“这里离乐山有几十里路,来回要一天时间,很不方便。”画家见和尚不去,便独自去了。不到半天功夫他就回来了。还带回来几张乌尤寺的画送给和尚。和尚自幼喜爱字画,心里十分高兴。同时,也感到奇怪,为什么画家不到半天就游完乌尤寺回来了?这个谜和尚一直猜不透。 又过了几天,画家来向和尚告别,并付给食宿费用。和尚坚持不收。画家见和尚不愿收钱,猛然想起和尚喜欢画,便拿出纸笔墨砚对和尚说:“你不收钱,那我就画几张画送给你。”和尚听了,满心欢喜。不一会,画家就画好四幅画。每一幅都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姑...
江西上饶三清山南的梯云岭上有座高达 80 余米的“女神峰”, 这位女神, 高鼻梁、樱桃口、圆下巴, 秀发齐肩, 悠然而坐, 双手还托着两棵古松。 据说, 这位女神本是三清山下的一位姑娘。
很古很古的时候, 三清山南清脚下隹着一位采药老人, 老人只有一个女儿, 名叫灵芝。 灵芝长得美丽俊俏, 而且聪明能干, 心地还十分善良。 她从老爸那里学得一手采药、看病的本领, 经常给村里村外的乡亲们看病, 还从来不要人家一文钱。 山里人都夸她“天上的好菩萨数观音, 世上的好姑娘数灵芝!”
有一天, 灵芝上山采药, 忽听一大一小的石猴轻轻地说起话来:
“你知道吗?玉帝要把三清山变成海浮宫, 已令黑蟒将军去东海龙王那里来了水!”
“真...
椅子山,还是一座神奇的山,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。小时候,常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讲,说是在他们的上一辈甚至再上一辈的老人都亲眼见过。晚清年间,在椅子山对过文化屯(今文化村五组)有一个王姓青年自封“皇上”,曾经一度招兵买马,反叛朝廷。由于内奸的告密,在反清义旗还没有举起之前,便被清朝当局一举铲除,扼杀于摇篮之中。 后来,人们越传越神,竟然和椅子山联系在一起。说是,王家的房宅线口正好和椅子山的线口重合,王家青年本来就有帝王之相,然而,由于椅子山呈坐东南,朝西北,系“倒坐观音”,因此而不能得势,混好了也只能是一介“混世魔王”。 又传,由于皇上的“皇”字是由白王两字组成,王姓青年因为姓王,犯了“白王”之大忌,故不能成为皇上。再后来,人们把这位王姓青年说成是“假皇上”...
清康熙四十一年(1702年)康熙皇帝以该峰状似磬锤,将此山赐名为“磬锤峰”。磬锤峰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,犹柱擎天,那上部略粗下部略细的自然造型很容易开启人的想象力,说它可与纳米比亚的“上帝的拇指”相媲美,说它状若磬锤、棒槌,都是印在文字上的文雅表述,在当地人的心中它更象采天地之精华的阳具,那些不会生育的妇女踩着虔诚的步履(虽有缆车也不能坐),就为了到峰顶摸一摸它,感觉一下它的阳刚气息。 编辑本段概述 棒槌山景色(一)(20张) 或许真有妇人因此而得螟蛉之子,否则这种近乎于宗教仪式的习俗就不会沿袭至今了。颇为奇妙的是,磬锤峰半腰长着一株高约3米的桑树,据测这株桑树与磬锤峰相亲相爱已经三百年了,据传为我国最早之桑树。峰下有一平台,东面断崖有清代密宗雕像。经实测,从...
双塔山风景区位于承德市区西南30里处,有两颗巨大岩柱南北排开,比肩而立,状似宝塔,峰顶各有砖塔一座,故名双塔山。两峰高低大体相同;北峰粗大,高40余米,周长74米。南峰上粗下细,周长34米。双塔山陡直而立,高不可攀,近代无人上去过,峰顶砖塔何人、何时、何故所建,不得而知,一直是个谜;今人用望远镜观测,北峰顶的砖塔高约2米,圆锥形,无门。南峰顶砖塔座北朝南,高5米余,方形,边长2米多,门高约1.5米,宽1.3米,四角置木据,有铁棍挑出,上挂铜铃。东、西、南三面墙是青砖压缝,北墙齐缝直茬。1976年前北墙裂缝较大,宽处大约有20多公分,唐山大地震以后,砖塔不但没倒,裂隙反而拼合。 《承德府志》记载:“东塔(南峰)之巅有古庙,不详何人所建,已就倾圮,旁有一小碑镌“王仙生”三字”...
很早很早以前,承德还是一片汪洋大海,后因地壳变迁形成了陆地,也有一部分海水被山挡住退路,变成了一条条小河。一天,玉皇大帝往下界一看,看到了承德的美景,他想如果有座通天桥,下凡看看美景多好啊!于是他让天兵从山半腰凿穿了一个大洞,造成了一座悬空的通天桥。玉皇大帝到人间一看,见勤劳的人们在泥土地上耕种收获,溅得满身满脸的泥浆,心中很不好受。一天,他把金牛星叫到跟前说:“金牛呀,你到凡间去一趟,告诉那里的百姓们,每天要洗三次脸,吃一顿饭。”金牛领旨沿桥走来,见到凡间到处是鸟语花香,蜂飞蝶舞,他忘情地欣赏着,来到了田间,对百姓们说:“玉大帝让我老牛告诉你们,每天要洗一次脸,吃三顿饭。”当玉帝知道金牛传错旨时,对金牛说:“这点小事,你都办不成,天宫不能留你了,下凡去吧!...
传说老早以前,承德这儿闹过一次大旱灾。一冬没飘过一片雪花,一春没下过一滴雨,旱得地里的土直冒烟,连武烈河底都干得裂了缝,别说种庄稼,就连人们吃的水都难找,那 真借油比借水还难的年月啊! 那时候,棒槌山下有个小山村,二、三十户人家,只有一个富户。平时,村里的人都吃一个山泉的水。天这样旱,山泉的水也少了。后来富户索性占了山泉,谁要吃水,得花钱买。 在棒槌山南边的山坡上,住着个七十多岁的孤老头子,他给富户家干了一辈子活,穷的叮当响,哪有钱去买水吃?只好到山下去找水。有一回他正在找水的路上歇着,忽然看见坐着的石头下有一只小碗口大的蛤蟆,四条腿伸着,嘴一张一张的,眼看就要干死了,老人想蛤蟆是好东西,别让它这么旱死了,他就把蛤蟆捡起来放在桶里带回家去了。 老人把找...
元宝山:双塔山东六七里路南山岭上有一块状似元宝的巨石,横卧山巅,故名元宝山。“元宝”石长100余米,两头翘起,北有洞,深8米,宽6米,高1.6米,终年不见阳光,阴历五月洞内仍有冰雪。 元宝山、双塔山中间有一条沟,东侧山崖是一个高百仞、长300余米的绝壁,壁上洞洞极多,宛若蜂窝。石洞大小深浅不等,是鸟类的理想巢穴,筑巢的树枝,有的看上去像有一、二百斤,大多是雕鹰所筑,故称雕砬子,这条沟称雕沟。雕砬子体积庞大,造型奇特,非常壮观,除雕砬子。雕沟里还有许多怪石,千姿百态有小棒槌山,有椅子山、骆驼山、石人、石猴等。雕沟里头有几个大洞,最大的一个深30米,宽15米,高5-10米,洞内空山水,涓涓细流,终年不竭。 元 宝 山 的 传 说 很早以前,有一个村庄闹瘟疫,家家染病、...
朝阳洞不仅洞形和古建筑奇特,还有奇特的传说。相传,在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的时候,官府到此处派民工,人们不愿服劳役之苦,被指定的17名劳工与人称"二军师"的老石匠刘江商议对策,刘江闷头想了半天说:"与其送死,还不如上山去躲躲。"就这样,18人趁夜深入静,偷偷逃进了深山老林。他们跑累了,正在一个山坡上歇息时,发现了一个一丈多深的石洞,他们就一起动手凿洞,凿啊,凿,终于将洞口凿大。进洞后还发现了一道地河,他们又在地河边的石壁上凿了18铺炕安歇下来。 冬去春来,三年过去了,他们想念家中亲人,就派年纪最小的李三回村探信。李三因怀念媳妇,当然想回家看看。可当他摸黑进村一看,心里就凉了半截,房子烧光了,人也逃光了,媳妇也没见到。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老婆婆,听老婆婆说,才知道村里...
在很早很早以前,承德南面的山下有一个小部落,住着十几户人家,他们以放牧和打猎为生。 突然有一天,一个放羊的小孩儿没有回来,同时还少了几只羊。过些天,又有两个猎人相继失踪。部落人一起上山去找,发现他们已经变成骨头架子。看来山里出了妖怪。从此,谁也不敢上山放牧和打猎了。 部落中有个小伙子叫山虎,从小失去了父母,整天跟着爷爷上山打猎,练了一身好本领。这天,爷爷带着猎物外出换米,山虎带上钢叉和大砍刀上山了。他决心要铲除山里的妖怪。 山虎来到山上,四处搜寻妖怪。当他来到山顶一个大山洞口时,忽然觉得一阵冷风吹来,紧跟着一只一丈多长的巨大的蝎子从洞里向他爬来。山虎明白了:"原来是你这只大毒蝎子在吃人呀,今天我非杀死你不可!"山虎迅速顺过钢叉,向毒蝎刺去。毒蝎竖起它...